來源:中國郵政快報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1-7 8:59
雙11馬上就要到了,電商快遞領域的誠信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話題。
10月31日,國家發(fā)改委專門召開了“雙11”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工作會議,強化電商促銷中的“信用問題”。
通氣會上,發(fā)改委表示,在“雙11”前后將發(fā)布電子商務領域黑名單,國家質檢總局發(fā)布了關于開展“雙11”消費品電商領域執(zhí)法打假集中行動的相關情況。
國家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上有關部門共享的黑名單信息中,經分析比對,共梳理出電子商務黑名單企業(yè)6440家,其中首批500家已在“信用中國”網站公布。
不僅僅是發(fā)改委,國家質檢總局執(zhí)法司日前也下發(fā)的通知,決定在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國開展打假集中行動。針對主要網購平臺和服裝鞋帽、家用電器等10類重點消費品,圍繞群眾投訴較多、價格不合理、媒體曝光的產品,開展摸排,收集線索。同時,加強電商消費品違法案件查辦工作。
在立法層面,一部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法律的修訂也進入新階段。10月31日,“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三審稿”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。草案明確經營者不得對商品的“銷售狀況”、“用戶評價”等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(yè)宣傳,欺騙、誤導消費者。
此前,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第八條為:“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(yè)宣傳,欺騙、誤導消費者。”并未明確為刷單提供幫助的法律責任。
眾所周知,近些年來,針對提高銷售量、提高信譽的需求,一些經營者利用快遞空包幫助賣家提高交易量進行“刷單”,制造了虛假的商業(yè)信用,給消費者造成了誤導,嚴重擾亂正常市場競爭秩序。
針對類似情況,草案三審稿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予以細化,明確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,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(yè)宣傳。
對違反上述規(guī)定的行為,修訂草案三次審議稿明確,將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,情節(jié)嚴重的,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,可以吊銷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