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遞實名制為何會淪為“稻草人”
來源:山東物流網 發(fā)布時間:2016-6-20 9:36
如今,一些網友收發(fā)快遞時在收件名一欄使用 “皇上”、“大帥哥”、“柯南”等稱呼,讓快遞員送貨時很有些尷尬。近日,湖北武漢市一名女快遞員遇到了一件“奇葩”快遞,收件人姓名寫的是“老公”。(6月15日《長江日報》)
多元的時代,多元的心態(tài)。將快遞收件名設置為“老公”,既有馬虎大意的因素,也是惡搞心態(tài)、娛樂心態(tài)的產物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只要手機號碼正確,收件名不論是什么符號都不會影響快遞的接收;對于女快遞員來說,“老公收快遞”難免會帶來糾結。五花八門的快遞收件名,折射出實名制淪為“稻草人”的無奈現實。
在不確定因素增多的風險社會,快遞難免會為一些人提供藏污納垢的空間。寄送違禁違規(guī)物品也好,電商賣家報復給予“差評”的消費者也罷,收件人穿著形形色色的馬甲以規(guī)避懲罰。“快遞實名制”的初衷,在于加強風險防范,推動全社會的信用建設。
“快遞實名制”表面上是一種“緊箍咒”,實際上也是一種“保護繩”?墒,一個良善的公共政策,為何在執(zhí)行的過程中大大折扣甚至形同虛設?說到底,遵守規(guī)則的美德如果得不到遵守規(guī)則的利益的支持,就難以形成普遍的、強烈的、持久的行為號召力和約束力。此外,一個社會規(guī)范沒有強有力的實施操作系統,沒有精細化的配套支持,就有可能從“做”的規(guī)范淪為“說”的規(guī)范,難以在日常生活中發(fā)揮作用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“快遞實名制”既會帶來一些不便,也會帶來信息泄露的安全風險。在一個快餐社會,許多人都患上了“速度煩躁癥”,不愿意等待,稍微費時一些就耐煩。部分消費者對“快遞實名制”寧可回避和繞行,也不愿意遵循規(guī)則。更為關鍵的是,“快遞實名制”的身份信息一旦被他人利用,不可避免會給老百姓帶來麻煩。
對于商家來說,“快遞實名制”會加劇工作負擔、降低工作效率,甚至會影響他們的生意。 “快遞實名制度”追求的是一種公共的價值理性,和那種“對自己有利”的工具理性發(fā)生摩擦和碰撞在所難免。一方面,要提升公眾對“快遞實名制度”的文化認同,讓“快遞實名制”成為不同社會階層的價值共識;另一方面,要加強市場監(jiān)管,提升違規(guī)行為的違規(guī)成本,從而倒逼人們按規(guī)矩辦事。
尊重老百姓對便捷服務的利益訴求,消解公眾的安全焦慮,優(yōu)化快遞實名流程,加強信息安全保護,只有不斷完善實施操作系統和配套支持,“快遞實名制”才會贏得人們的尊重、信任和社會認同。當“快遞實名制”實現了社會網絡的全覆蓋,“老公取快遞”的滑稽與荒誕才會不再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