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(fā)布時間:2019-10-25 9:8
10月24日,科大訊飛高管接受媒體采訪,右邊為胡郁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
10月24日,科大訊飛在合肥舉行開發(fā)者大會。針對科大訊飛近期被列入美國商務部“實體清單”,科大訊飛執(zhí)行總裁胡郁在回答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科大訊飛一些原材料的供應確實已經受到了影響,包括一些芯片供應,不過科大訊飛在這方面前期已充足備貨,近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
“從長遠來看,我們會尋找國內的替代供應商,包括進一步提高科大訊飛的自身技術實力。”胡郁對記者表示,長期業(yè)績或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,但科大訊飛會力爭控制在一定范圍內?拼笥嶏w主要還是國內的業(yè)務,整體上個人覺得影響并不是特別大。
10月8日,美國商務部將28家中國組織和企業(yè)列入“實體清單”,其中包括海康威視、科大訊飛、曠視科技、大華股份、美亞柏科、依圖科技、商湯科技等科技公司,這其中多為人工智能企業(yè),科大訊飛為以智能語音為核心業(yè)務的AI公司。
在技術自主可控方面,胡郁向記者介紹稱,科大訊飛通過“水平、垂直”兩個方面來實現(xiàn)。“水平”方面,科大訊飛一直專注于智能語音底層技術,這是訊飛最擅長的,圖像、自然語言、AI大腦等技術一方面是自己去研究,另一方面同國內合作伙伴共同成長;“垂直”方面,科大訊飛也提供云計算方案、芯片方案這種直接可以應用的產品,比如今天發(fā)布的方案都是采用的國產的芯片。
胡郁同時介紹,原來科大訊飛更多的是關注國內市場,現(xiàn)在要走出去,發(fā)展多語種的AI技術,以及跟華為、家電、玩具廠商等合作,在全球市場競爭。
每日經濟新聞
特別提醒: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。